“刷脸”时代 安全是文明进步的标志


刷脸解锁、刷脸支付、刷脸进小区……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,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,也极大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。然而,当“刷脸”成为生活常态,不当使用以及人脸识别数据滥用等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,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。

“刷脸”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把双刃剑。一方面,科技为我们开启了高效、便捷的生活新篇章;另一方面,人脸信息作为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,一旦泄露,将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麻烦。

“刷脸”时代,强化安全保障至关重要。从法治规范层面来看,我国已出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为网络数据安全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
本月已开始施行的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》进一步明确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、使用规则,增强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。

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,如同为我们的信息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,让我们在面对信息泄露风险时,有了法律的庇护。

技术防范也是保障“刷脸”时代安全的重要手段。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,定期对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安防检查,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,对采集到的人脸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等,这些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数据泄露风险。同时,数据采集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,仅采集实现特定目的所必需的人脸数据,避免过度采集,从源头上减少信息泄露的可能性。

除此之外,个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样不可或缺。我们要增强对人脸识别技术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,谨记“非必要不提供”原则。在授权使用面部识别前,要确保其用途、范围以及信息保护措施,核准正规网络平台和软件,减少个人人脸信息泄露风险。如果发现个人人脸信息被非法使用,应勇敢地寻求法律帮助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在“刷脸”时代,安全是我们享受科技便利的前提,也是文明进步的标志。只有在法治规范、技术防范和个人自我防范等方面共同发力,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,才能让“刷脸”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,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。


注:本文转载自互联网《点击查看原文》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